学习目标:
辨别在线学习环境特征
辨别不同种类的在线课程,并确认各章学习目标
明确在线教学常见工具的功能
明确在线教育管理系统的优点
描述互联网及社交媒体在在线教学方面的应用
学习目标:
辨别在线学习环境特征
辨别不同种类的在线课程,并确认各章学习目标
明确在线教学常见工具的功能
明确在线教育管理系统的优点
描述互联网及社交媒体在在线教学方面的应用
主题:如何在众多学习环境中挑选最适合自己的一种。
课程奖励机制:
1外在奖励
2..内在奖励
奖励与在线学习的联系
实践练习:选择练习;探索练习;
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
在线交流(通知,讨论,聊天等)
发布资料并提供互动(内容分享,互动练习等)
作业提交、评分及返回(基于虚拟的在线存储器)
成绩发布
一、课程获取途径
区分在线学习环境的方式:
获取难易程度:封闭和开放
获取方式障碍:障碍越少,开放度越高
1、常见课程获取障碍
花费:多数平台都提供免费课程,但除小学外的传统教学环境要收费,价格不等
条件(先备知识):具备先备知识和技能,以学习后期课程,常见于高等教育中
技术:在线课程最大特点“在线”,需准备:
电脑或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等)
稳定的互联网连接
花费和先备知识在不同条件下,对在线学习有影响,但技术的缺乏是决定性条件。
花费——
“封闭”学习环境:通常会有花费,取决于环境、课程、机构;
“开放”学习环境:某些条件下,无花费或花费较少。
条件——
“封闭”学习环境:通常需要;
“开放”学习环境:通常不做硬性要求。
电脑及网络联接——
两种环境都必须有
二、课程呈现方式
1、呈现的三种方式
(1)完全在线
所有材料均通过网络形式发布并获取
(2)混合教学
部分课程采用在线学习与传统教学(教师、实验室等)相结合的方式
(3)网络辅助
教学过程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补充材料则在线上公布
2、在线课堂中信息交流的方式:
(1)同步呈现(在线呈现、实时呈现)
教学活动在某一具体时间开展,学生需在此时间参加全部课程,如:网络直播、在线讨论
(2)非同步呈现
教学活动开展时,学生无需在某一固定时间参加全部课程,可在课程开展期间任何时段获取教学相关资料和活动信息,如:讨论组、电子邮件
3、常见在线平台的课程设计包含因素
(1)课程概要、课程大纲、课程描述、课程安排
(2)采用讨论组及电子邮件进行非同步交流
(3)多种评价方式:自纠活动、相互纠正、课程作业、学习资料整理
三、课程奖励机制
1、外在奖励
某人、某物(机构)对个人努力的回报,包括:货币奖励、学分奖励(基于学位学习)、专业机构的认证等
2、内在奖励
基于个人行为的自我感受,包含幸福感、成就感等。
图示:
内在奖励 外在奖励
成就感 金 钱
好奇心 分 数
兴 趣 奖 励
自豪感 考 试
事 业
3、奖励机制与在线学习的关联
(1)理想状态下,免费的开放课程基于同步在线交流,倾向于提供内在奖励;
(2)部分开放课程以在线聊天方式开展教学,收取小部分费用,提供诸如结业证书等形式的外在奖励。
(3)高等教育在线课程需高准入标准,包括学费、先备知识,基于同步在线交流,也采用非同步交流结合,兼顾内外在奖励;
(4)自学课程通常不需支付费用,具备特征:无需先备知识,采用同步交流,兼顾内外在奖励。
四、在线学习常见工具
1、互联网搜索
(1)通过搜索引擎,搜索需要的信息
(2)搜索结果分类:网页(文本、图片、图表、照片、视频、动画等)、博客(由个人制作并维护的特殊网页)、学术期刊
2、社交媒体
(1)基于特点社交群体,并旨在群体的信息输出、互动、共享、协同的集合型交流平台;
(2)基于大量使用者,社交媒体上有众多讨论及分享;
(3)社交媒体让使用者与别人交流并建构知识
3、教学管理系统
(1)一种基于网页的软件,确保在线课程的呈现和管理
(2)系统功能
在线交流(通知、讨论、聊天等)
发布资料、提供互动(内容分享、互动练习等)
作业提交、评分、返回(基于虚拟在线存储器)
成绩发布
(3)常见的在线管理系统工具
通知
内容显示区
讨论板
电子邮件功能
评分手册
在线教学工具:教学管理系统、社交媒体、互联网
3.2在线学习经历
1.浏览网页
2.观看视频
学习食物制作,文字+视频
3.在线讨论
4.完成调查
有效:对于不需要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体系,大众都可参与。对于专业要求较强,则根据某个知识难点进行简短展开讲解,学习这必须具有某邻域知识结构和背景。
3.3概述
3.4.课程获取途径
障碍
1)花费
2)先备知识*
3)技术(设备、网络)
3.5.课次呈现方式
1)完全在线
2)混合教学
3)网络辅助
3.6课程学习成果
3.7工具
1.互联网搜索
2.社交媒体
3.教学管理系统
3.8总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