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quaintance with or understanding of a science ,art ,or technique.
acquaint
本章讲解学习和知识的意义。反思人为什么要学习?为了让自己更加优秀。
学习是一种持久的行为改变,或以特定方式行事的能力发生变化;
1.行为方式改变,或以特定方式行事的能力发生变化;
2.变化持续长时间
3.变化是基于我们的实践或某种经验
换言之,当我们的行为或能力发生变化,而该变化是基于练习或经验时,我们可以说,我们学会了某项技能。
一、描述学习的知识的意义:
1.知识:
(1)知识的概念
牛津词典写道,通过经验或教育获得的事实、信息及技能;对某物的理论或实践的理解。
韦氏大词典写道,通过经验或联想,熟知某事物的属性及状态;或熟知科学、艺术及技术。
(2)知识的分类
2.学习:
(1)学习理论
(2)学习过程
(3)学习效果
解释学习的过程及辨别学习过程是否发生:
二、辨别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偏好:
Kolb学习方式
三、辨别并描述个人学习偏好:
知识
一、获取知识需要:
1、花费时间、精力
2、通过经验(教育、联想)+某项技能(理解、熟知)
二、知识分类
1、陈述性:可通过语言记忆、识别、陈述获得
名称、单词、诗歌、故事……
2、概念原理
(1)概念性:通过了解信息、分类原理获得
具体概念:用颜色、声音、大小描述东西
定义概念:用一系列特征描述观点
(2)原理性:具有关联性,对概念、观念之间联系的理解。“如果……那么……”
3、程序性:通过了解事物的顺序或步骤获取
操作物体、完成工作
学习
一、概念:
学习基于实践或经验,是持久的行为方式改变或特定做法的能力改变。
二、理论:
1、行为主义:可观察、衡量的行为变化。
(1)基于知识、条件、心理驱动,关注刺激;
(2)基于刺激-反应,导致行为变化。
2、建构主义:参与学习过程,创建新知识。
(1)参与学习过程,比直接获取知识更有效;
(2)知识基础上去创建新知识,促进独立学习。
3、社会认知:基于假设,自我调节学习与行为。
(1)通过观察他人学习;
(2)作为一个内部过程,不确定是否引起某种行为;
(3)学习不确定是否会立即发生;
(4)可处理新的行为,但不确定是否在某个点产生影响,有可能不产生;
(5)设定目标,产生动力,目标指导行为。
4、信息处理:大脑对信息的接受、处理、存储、检索。
(1)感觉记忆,管理有限数量的信息输入;
(2)工作记忆,管理有限数量的信息输入;
(3)长期记忆,负责知识的永久存储。
学习的发生
一、感觉输入:看听触味嗅
1、视觉-单词、图像
2、听觉-声音、音乐
3、触觉-雕塑、理疗
4、味觉、嗅觉-烹饪
二、信息处理:不仅接受还需进一步处理
1、感官记忆识别信息;
2、工作记忆筛选信息;
3、长期记忆组织、编码、存储信息。
编码
感官记忆——工作记忆===长期记忆
检索
三、意义建构:边做边学
参与信息,获取有效理解
探索、尝试、质疑、体验——学习过程发生
四、学习在以下情况发生
1、记住新的信息
2、理解信息,并能在不同情况下应用信息
记忆信息 应用信息 学习结果
糟糕 糟糕 未产生学习
很棒 糟糕 死记硬背
很棒 很棒 建构主义学习
学习产生
五、评估学习过程发生的方法
1、现知识与前知识进行比较,“增值”评估;
2、与绝对衡量标准进行比较,即“特定测试”
绝对衡量分为:书面测试、小测验、口试、演讲、项目、讨论。
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反思自己的学习,创建目标,明确达成目标需要的步骤。
学习目标:
1.描述学习和知识的意义
2.解释学习的过程及辨别学习过程是否发生
3.辨别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偏好
4.辨别并描述个人学习偏好
学习重点:学习和知识的意义
学习方法:文本学习、讨论分享
什么是知识?
定义1:通过经验或教育获得的事实、信息及技能;对事物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定义2:通过经验或联想,熟知某事物的属性及状态;或熟知科学、艺术及技术。
共同之处:若要了解某样东西,需要经验或某项技能(需要相关经验、信息或技能)。
知识的分类:
1.成熟性知识:成熟性知识是指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记忆、识别或陈述的知识。
2.概念及原理:概念性知识,指人们在了解信息的组织及分类原理时获得的知识。概念可细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原理性知识,是指人们对概念或观点之间联系的理解。
3.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对顺序或步骤的了解。
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一种持久的行为改变,或以特定方式行事的能力改变,这种改变源于实践或其他形式的经验。
学习的发生:1.我们的行为方式、或以特定方式行事的能力发生变化;2.变化的持续时间较长;3.变化是基于我们的实践或某些经验。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主要涉及可观察或衡量的行为变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基于刺激-反应所导致的行为变化,行为是刺激引导的。个人基于知识、条件及行动的心理驱动来关注刺激。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基于以下理论,当个体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试图从别人那里获取知识,学习更有效。学习者在其知识基础上构建(创建)新的意义和知识。构建主义理论促进了独立学习。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基于以下假设,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来学习;学习是一个内部过程,可以会、也可能不会引起某种行为;学习可能不会立即发生。观察者可以处理新的行为,但它可能在以后的某个点产生影响,或者根本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也有假设认为,人们为自己设定目标,并相应的指导自己的行为。人们有动力去实现这些目标。该理论认为我们最终会调节自己的学习和行为。
信息处理理论:信息处理理论描述了大脑如何接收、处理、存储及检索信息。该过程包括三个主要部分,感觉记忆,工作记忆,长期记忆。感觉记忆和工作记忆使人们能够管理有限数量的信息输入,长期记忆者负责知识的永久存储。
学习的步骤:
第一步:感觉输入。我们可以通过身体感觉(看、听、触、味、嗅)接收信息。
第二步:信息处理。仅仅接收信息不能确保学习发生,信息还需进一步处理。信息处理包括三个步骤:1.用感官记忆识别信息;2.通过工作记忆,剔除不必要的信息,保留必要的信息;3.组织及编码该信息,以便将其储存在长期记忆中。
第三步:意义建构。一项关于我们如何学习的最新理论表明,学习过程还需要第三步:意义建构。建构主义认为,我们需要参与信息,以便获取有意义的理解。这项理论表明,为了学习过程发生,我们需要探索、尝试、质疑并体验材料,边做边学是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
学习偏好:人们喜欢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使用不同的信息输入及传递方式。
如何知道我们学会了某样东西?1.记住了新的信息;2.理解信息,并能在不同情况下应用信息。
我爱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能胜任工作,生活开心,充实,让自己学习生活中变得强大!!
陈述性知识
原理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行为主义:刺激---改变
建构主义:参与、独立
社会认知:最终 调节
信息处理: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前两者是输入)、长期记忆(存储)
学习发生:
1.感觉输入
2.信息处理
3.意义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