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第一阶段:2020年--2035年,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2035--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继续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奋斗目标对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即第一阶段:2020年--2035年,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2035--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继续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奋斗目标对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宗旨的内涵包括三方面,一是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个地区,某个民族,某个行业,无产阶级的利益,更不代表某个宗派的利益,党的服务对象包括整个无产阶级和各族劳动人民。二是党的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党员同广大劳动人民之间是同甘苦共命运的关系,党为人民服务是主动的,自觉的,不带任何条件的和全心全意的。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完善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的是党的价值立场的问题。
党的性质就是一个政党本身所因有的质的规定性和与其它阶级的政党、社会组织、群众团体质的区别性。这种质的规定性和区别性,从根本上讲,就是政党的阶级性。 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建立的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十五大党章把党的性质概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科学地表述了党的基本性质和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以及党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简明扼要的表述,鲜明地概括了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性质是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一方面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无产阶级执政党必须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最高领导权;其次这是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教学和经验表明:要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保障一切工作取得成功胜利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又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事业是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将党建设为能够带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高领导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施惠群众。
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夯实执政根基。五年来,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更加幸福,人民群众满足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开始,就非常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在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对党的纪律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全国解放以后,党面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问题,在加强纪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于克服党内纪律问题上的错误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维护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作风。然而,在后来一个较长的时间里,由于一些历史的、社会的原因,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受到削弱和破坏,党内一些不良倾向有所发展,成为导致“文化大革命”严重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整治纪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党纪处分的规定,涉及到政治、经济、道德、社会管理等方面。这些规定对教育广大党员增强纪律观念,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党的十六大上,党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其中包括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表明,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的时候要艰难得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都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措施。必须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对各级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去。
中国共产党这儿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两个15年的阶段性计划。即第一阶段2020年~2030年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奋斗15年基础现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2035年~2050年。。实现现代化的基本上十,继续奋斗15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对党员的审批应当在三个月之内进行审批。并将在党员,大会上宣布党员正式成为之际,为党生。
党的18大全一决定以来,我们党组织也发现,有不符合党员标准的青年加入党员,新时代青年应严格按要求党章,严格入党手续是为了维护党章规定
党员有权参加执政的决定,其他人可提意见,党组织最忌讳的就是关起们来自己搞。
对等大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保留声明
党的纪律,据严肃性。实施党纪处分,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少数人擅自决定和批准。
每个党员,每个党组织都要根据党章规范自己的行为。党章与中国共产党所规定的条例的纪律。
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完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执政能力。共产党员必须同党外群众亲密合作,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需要,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只有坚定不移地做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才能从根本上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需要,中国古代政治家魏征曾经提出过载舟覆舟的名言,他把人民群众比作水,把统治者比作舟。以此说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统治者必须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关系,清明政治,减轻人民的负担。但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同人民群众的矛盾,最终逃脱不了覆舟的命运。与剥削阶级不同,我们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但是如果在坚持党的宗旨方面出大问题,也会严重脱离群众,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不能巩固的重大政治问题。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无论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都离不开这一条。
共产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切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变为实际行动。
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首先必须强化宗旨意识。纵观党的历史,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也很难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党的力量由人民赋予,党的历史由人民书写,党的地位由人民支持,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在市场经济带来利益格局变化的条件下,要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要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大格局中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
广大党员干部应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党政工作应切实从大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杜绝小团体主义和利益部门化倾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只想自己先富,忘记了群众,甚至与民争利、见利忘义,就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丢掉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丧失了做一名党员的起码条件。
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基础。
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所谓“根本宗旨”,是指贯穿于特定的组织或者事物整体以及全过程的根本目的或根本意图。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执政体系的理论和现实来源,规定着党的基本路线、大政方针、阶段性任务、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的重要标志,是党的理论根基和现实遵循。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人民工具本质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只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